在生物醫學、材料科學、光學工程等跨學科科研領域,對不同類型樣品(如生物組織、金屬合金、光學元件)的三維形貌分析,需要靈活適配的測量工具。Sensofar 三維共聚焦白光干涉輪廓儀 S neox,憑借多技術融合與靈活的模塊設計,成為多領域科研的全能助手。
產品細節
S neox 采用模塊化桌面式結構,機身尺寸約 600mm×500mm×700mm,重量 50kg,核心模塊(共聚焦、干涉、多焦面疊加)可根據科研需求靈活拆裝,適配不同樣品類型。操作界面為 10 英寸觸控屏,支持多語言切換與自定義工作流,科研人員可根據實驗步驟保存操作流程(如 “生物樣品預處理 - 共聚焦掃描 - 數據分析"),簡化重復實驗的操作。樣品臺為電動微調結構,行程 X/Y 軸 50mm×50mm,Z 軸 15mm,配備多種樣品夾具(生物載玻片夾具、金屬樣品夾具、光學元件夾具),能固定直徑 5-50mm 的不同材質樣品。設備光學系統融合共聚焦、白光干涉、Ai 多焦面疊加三大技術,共聚焦模式適配粗糙表面,干涉模式適配光滑表面,多焦面疊加模式適配大粗糙表面(如泡沫材料、多孔結構);同時配備高靈敏度探測器,支持熒光成像(可選配熒光模塊),滿足生物樣品的熒光標記觀察。此外,機身側面設有樣品預處理接口,可連接低溫樣品臺(-196℃至室溫)、加熱樣品臺(室溫至 300℃),模擬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樣品測量。
產品性能
S neox 的多技術融合特性使其能適配多種科研樣品:共聚焦模式下橫向分辨率可達 0.1μm,能清晰觀察生物組織的細胞排列、金屬表面的晶粒結構;白光干涉模式縱向分辨率低至 0.1nm,可精準測量光學元件的面形誤差、薄膜的厚度均勻性;Ai 多焦面疊加模式能快速掃描大粗糙表面(如砂紙、泡沫金屬),縱向測量范圍達 37mm,兼顧效率與細節。設備測量數據重復性較好,不同技術模式下多次測量的偏差均小于 3%,能為跨學科科研提供可靠數據支持。針對易變形樣品(如聚合物凝膠、生物軟組織),可調節低接觸力模式(配合柔性探頭),減少測量對樣品結構的破壞;針對高反射樣品(如金屬鏡面、光學鏡片),采用抗反射涂層鏡頭,減少光線反射干擾,提升成像質量。此外,配套軟件具備多技術數據融合功能,可將不同模式下的測量數據整合分析,為復雜樣品研究提供全面依據。
用材講究
核心光學組件選用高純度光學玻璃,經過多層鍍膜處理,在共聚焦、干涉模式下均能保持高透光率(>95%),減少信號損失。樣品臺夾具采用輕量化合金材質,不同夾具可快速更換(更換時間<5 分鐘),且具備良好的兼容性,適配多種樣品尺寸。內部機械傳動部件采用精密齒輪與滾珠絲杠,配合靜音電機,測量過程中振動小(振動幅度<0.1μm),減少對精密樣品的干擾。設備外殼采用防腐蝕工程塑料,表面經過啞光處理,減少光線反射對光學系統的影響;內部電路采用低噪聲設計,在弱信號采集時(如熒光成像)能降低背景噪聲,提升信號質量。
參數詳情
廣泛用途
在生物醫學研究中,可通過共聚焦模式觀察細胞在支架表面的黏附形態,配合熒光模塊分析細胞活性;在材料科學研究中,用干涉模式測量金屬薄膜的厚度,用多焦面疊加模式分析泡沫材料的孔隙結構;在光學工程研究中,檢測透鏡的表面面形誤差、棱鏡的角度偏差,優化光學系統性能;在地質研究中,還能觀察巖石樣品的孔隙分布、礦物晶體的生長形態,輔助分析地質成因。
使用說明
使用前,將設備放置在水平、防震的科研實驗臺上,根據實驗需求安裝對應模塊(如熒光模塊、低溫樣品臺)。連接電源與電腦,啟動設備并預熱 20 分鐘,進行模塊校準(如熒光模塊的波長校準、低溫樣品臺的溫度校準)。樣品制備需根據技術模式調整:生物樣品需經過固定、染色(熒光成像時);金屬樣品需清潔表面氧化層;光學元件需去除表面油污。將樣品固定在對應夾具上,安裝到樣品臺,通過觸控屏選擇測量技術模式(如 “共聚焦 + 熒光"“干涉 + 加熱"),設置掃描參數(范圍、分辨率、溫度)。啟動測量程序,實時觀察圖像生成過程,根據需要調整參數(如熒光強度、加熱溫度)。測量完成后,利用軟件進行多技術數據融合分析,保存原始數據與分析報告。實驗結束后,關閉設備電源,拆卸擴展模塊并妥善存放,清潔樣品臺與鏡頭;每周檢查模塊連接狀態,每月清潔設備內部散熱風扇,每 3 個月請專業人員校準光學系統與模塊性能。